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每月5000元。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5000元/月或60000萬元/年,工資范圍以及稅率:
1、工資范圍在1至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零;
2、工資范圍在5000至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三;
3、工資范圍在8000至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
4、工資范圍在17000至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5、工資范圍在30000至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五;
6、工資范圍在40000至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三十;
7、工資范圍在60000至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三十五;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四十五。
適用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什么樣的欠條才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的寫法如下:
1、標題。標題一般由文種名構成,即在正文上方中間以較大字體寫上“欠條”兩字。也有的在此位置寫上“暫欠”或“今欠”字樣作為標題,但這種標題正文則在下一行頂格寫;
2、正文。欠條的正文要寫清借給什么人或什么單位多少錢或者什么東西、數量多少,并要注明償還的日期;
3、落款。落款要署上欠方單位名稱和經手人的親筆簽名,并同時寫清楚簽訂欠條的日期。單位的要加蓋公章,個人的要加蓋私章。
附:欠條范文如:
今本人從處借到_________人民幣________________整(大寫:______________),
借款期限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共______個月,利率為_______,利息共計人民幣________(大寫:_____________),全部本息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一次性償還。逾期還款,加收50%罰息。________并自愿支付_________為收回該筆債務支付的所有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執行費、公告費、公證費、鑒定費、評估費等。
債務人(簽名蓋章):______________
身份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見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六百六十九條
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