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做醫藥流通,“隔壁”面對消費者(C端)的零售企業大參林(603233)去年凈賺逾10億元同比大增三成,而為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零售機構和分銷商等下游客戶提供藥品、醫療器械等醫療用品的配送(B端)的海王生物(000078)卻巨虧逾10億元。這份“尷尬”的成績單,或歸咎于并購企業的業績不及預期,大額計提商譽減值逾5億元。
(相關資料圖)
“買買買”栽跟頭?
并購公司業績未達預期、商譽減值逾5億元
喜歡“買買買”,以外延式并購方式作為拓展醫藥流通業務的海王生物,提交的2022年度業績出現了巨額虧損。
報告期內,海王生物營收378.35億元同比下滑7.84%,歸母凈利潤-10.27億元同比下滑1,201.21%,歸母扣非凈利潤-10.99億元同比下滑2,699.29%。與此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64億元,同比下滑2,699.29%。
上一年才剛扭虧,海王生物為何又突然陷入巨虧的泥潭?主要問題就出在計提資產減值和商譽減值。
根據海王生物披露的《關于2022年度核銷壞賬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經過全面清查和測試后,計提 2022 年度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883,823,188.01 元(約8.84億元),將減少公司 2022 年度利潤總額883,823,188.01 元(約8.84億元),占2022 年度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絕對值的比例高達86.03%。
其中,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達523,771,171.45元(約5.24億元),占 2022 年度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絕對值的比例高達50.98%。筆者注意到,2022年度的商譽減值數額約為上一年度的2.85倍。
對于公司核心業務、營收貢獻超70%的醫藥流通,海王生物通過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并購的方式不斷對其拓展,已建立了覆蓋全國 20 多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的龐大的醫藥商業業務網絡體系,是全國性醫藥商業企業中業務網絡覆蓋面較廣的企業之一,具備較強的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上述報告顯示,2016 年至 2018 年,海王生物加快了收購兼并和資源整合的力度,通過外延式并購發展,子公司數量不斷增加,也形成了較大的商譽。如果相關子公司未來年度經營業績未達到預期效益,仍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截至目前,公司合并財務報表中商譽的賬面價值為人民幣 17.46 億元。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每年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內生式發展“乏力”?
核心業務營收下滑逾10%
從前述計提資產減值的數據以及占比來看,海王生物2022年虧損逾10億元,其中八成多來自資產減值。那剩余的一成多虧損又將歸功于誰的頭上?過去的一年,其主營業務經營得又如何?
根據上述報告,2022 年,我國經濟承受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綜合 PMI 產出指數運行情況,2022 年全年共有六個月處于 50%以下,低于臨界點。其中,10 月至 12 月連續三個月低于臨界點,分別為49%、47.1%、和 42.6%,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有所放緩。
海王生物表示,在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環境以及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等主要終端客戶就診量下降,藥品和器械耗材采購量減少,疊加集中帶量采購、國家醫保談判降價等政策的沖擊,對公司下屬子公司業績影響較大。另外,部分省份財政緊張導致對下游醫療機構撥款放緩,增加了回款賬期,公司因此也經受了較大的壓力。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營收占比七成的醫藥商業流通營收同比下滑11.12%,營收占比26.65%的醫療器械營收同比微增1.97%。
從毛利率來看,營收占比合計98.13%的兩大核心業務醫藥商業流通以及醫療器械的毛利率同比均出現了下滑,分別下滑1.01%、下滑0.95;毛利率分別錄得9.03%、9.53%,遠低于醫藥制造、保健品、食品的毛利率。
從銷售量來看,其中商業流通、食品、保健品均出現明顯下滑,即分別下滑7.91%、下滑34.47%。
面對并購企業因業績未達預期而大幅增加商譽減值,疊加主業銷量、營收的明顯下滑,未來,海王生物將如何填補巨虧的“窟窿”,值得市場關注。
(圖片來源:巨潮資訊網)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