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了光合作用,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氣中的氧氣含量?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是影響大氣氧含量的一個獨立的因素,可以引起大氣氧含量發生數量級的變化。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雜志。
眾所周知,藻類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然而,大氣中氧氣的增加水平,并不能只由光合作用來解釋。這主要是因為當藻類和植物死亡時,微生物分解其‘尸體’,會從空氣中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大氣中的氧含量,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與分解死亡藻類和植物消耗氧氣之間平衡的結果。”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明宇介紹。
要想提高大氣中的氧含量,除了“開源”——利用光合作用多產氧氣,還可以“節流”——減緩或停止死亡藻類和植物的分解。
那么,如何才能減緩或停止分解過程呢?趙明宇告訴記者:“礦物促進的有機碳保存,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海洋中的礦物,特別是鐵氧化物顆粒與死去的藻類和植物結合,能夠抑制它們的腐爛和分解,這樣就可以減少氧氣消耗,進而增加大氣中的氧含量。”趙明宇進一步解釋道。
事實上,多年來,科學家一直知道,礦物顆粒與死亡藻類和植物等有機物結合,可以保護這些有機物,使它們不易受到微生物的攻擊,從而減緩腐爛過程。但是,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對大氣中氧含量的影響有多大?科學家并沒有搞清楚。
此次,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因素。
運行模型后,研究人員發現,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能夠獨立影響大氣氧含量,甚至可以引起大氣氧含量發生數量級的變化。
同時,研究人員進一步統計了地質歷史時期頁巖中鐵氧化物含量變化情況。“統計數據也表明,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增加時,大氣中的氧含量也在增加。”趙明宇說,這項研究為理解地球大氣層如何變得富氧,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責任編輯:韓夢晨)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