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董鵬
編 輯丨張銘心 , 包芳鳴
【資料圖】
市場上,鋰鹽庫存數據十分少見,只有部分行研機構 " 人肉 " 采集、統計,并且僅供付費用戶可見。
而據東亞前海證券援引的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23 年年初至今,碳酸鋰庫存由 7202 噸增長至 4 月的 54917 噸,漲幅達 662.5%。
這是什么概念?按照上述機構統計口徑,中國 42 家碳酸鋰廠家 2022 年度總產量約 34.29 萬噸。也就是說,即便供給端生產全部暫停,消化上述 5.5 萬噸的庫存也需要兩個月時間。
此外,自 4 月下旬由 " 局部止跌 " 到全面止跌后,鋰價已經連續多日反彈。截至 5 月 15 日,上海有色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為 25.8 萬元 / 噸,較為 4 月下旬低點每噸上漲超過 8 萬元。
由于期貨缺失,暫時 " 引領 " 市場預期的碳酸鋰遠期合約反彈幅度更為夸張。
僅以代表今年 6 月價格的 2306 合約為例,其 4 月曾經一度跌至 12.5 萬元 / 噸左右,而今日盤中最高價已達 30 萬元。
對此上海有色指出,近期貿易商囤貨加上部分鋰鹽廠挺價,部分下游庫存低少量采購,另有下游希望在漲價過中彌補前期跌價損失,亦有采購行為。這使得鋰鹽價格在需求未明顯好轉的背景下快速上漲,但是多數下游正極廠及電池廠接貨仍謹慎。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此前鋰鹽累庫過程中,價格一路下跌," 買漲不買跌 " 心理導致市場成交量銳減。但是隨著 4 月末鋰價企穩后,下游采購逐步恢復,市場交投隨之回歸正常化。
富寶鋰電鋰原料分析師劉曉敏 5 月 15 日也反饋稱,鋰價上漲推動了鋰鹽廠快速去庫,成交量持續提升," 比如之前很多客戶都是幾噸幾噸地采購,現在能見到客戶幾車或者上百噸開始采購…… "
圖源 /21 世紀經濟報道漲價去庫存
在觀察近期鋰價上漲前,需要回顧下前期鋰鹽和整個產業鏈環節發生了什么。
一季度,受到補貼退坡、需求于去年下半年前置釋放等因素影響,鋰電產業鏈整體處于累庫狀態。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2 年末我國鋰電池成品庫存合計超 110GWh,今年一季度電池企業為降低鋰電池成品庫存,其排產量要低于出貨量,當期鋰電池去庫存超 35GWh。
下游環節庫存處于高位,對上游原料的需求隨之減弱,加之 4 月鋰價方才擊穿部分企業 " 成本線 " 引發供給端收縮,所以這期間鋰鹽庫存水平出現了上述極為明顯的提升。
而除了上述百川盈孚口徑的庫存數據外,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報也可以看出鋰鹽環節的庫存情況。
僅以藍科鋰業為例,該公司一季度碳酸鋰銷量約 0.14 萬噸,同比下降 79.1%,加之生產端保持穩定,導致 3 月末公司庫存大幅增加至 0.91 萬噸。
庫存與產品價格,二者又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負相關走勢。究其原因,是鋰鹽環節累庫狀態中,碳酸鋰價格持續回落,并導致現貨市場交投的低迷。
此前也有鋰電行業人士舉例說明,假設今天按照 20 萬元的價格簽了訂貨合同,就算貨物到廠只需要兩天時間,等到貨時市場價可能已經跌到了 18 萬元。
換言之,在前期鋰價每天保持 1 萬元的勻速下跌行情中,是無人敢于接貨的。
所以,下游企業始終保持極低庫存狀態運行,同時產業鏈內部也期待價格企穩,只有如此市場交投和生產才能逐步恢復正常。
直到 4 月末碳酸鋰現貨價格跌至 15 萬元 " 行業共識底 " 附近,轉機方才出現。
" 之前(15 萬元)是底部了,確實到了上游的心理最低位了,成本壓力也很大了,只有漲價才能去庫。" 劉曉敏表示。
而從多位業內人士的反饋來看,自 4 月底鋰價觸底反彈以來,市場成交量確實有一定恢復。
" 部分客戶反饋稱,排產沒有多少增量,不過是維持目前的開工率,補庫方面各家公司差異較大,整體補庫意愿有所提升。" 劉曉敏介紹稱,之前貨源發出去幾天都無人問津,但現在發出去的話,即使是行情價上未打折,也有客戶短時間內接單。
" 目前碳酸鋰正在出現庫存轉移現象。隨著 4 月底鋰價企穩后回升,材料廠對碳酸鋰多有小幅補庫。在電芯廠買漲情緒帶動下,市場整體需求小幅回升。" 上海有色新能源事業部分析師馮棣生反饋稱。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曲音飛也指出,需求端確實出現出現好轉,鋰鹽廠清庫存明顯,庫存由上游轉移至中下游。
他還指出,究其原因有二,其一當前鋰鹽廠對外出貨意愿較低,捂貨待漲情緒較濃,使得市場現貨流通緊俏,帶動價格一路走高;其二雖然需求尚未完全好轉,但在市場情緒的驅動之下,下游詢盤詢價增多,剛需訂單跟進較為及時,且部分廠家在恐漲心態下,有少量提前備貨行為,一定程度也拉漲了鋰價。上周藍科鋰業的 600 噸碳酸鋰公開拍賣事件,也在鋰價反彈的基礎上再次刺激市場熱情。
當天,競拍分為 15 個批次,其中 10 個批次為 30 噸 / 場(成交價 24.1-24.7 萬元 / 噸),5 個批次為 60 噸 / 場(成交價 24.5-25.1 萬元 / 噸)。
要知道,這還只是工業級碳酸鋰的成交價,同時拍賣前一天市場上散單價格尚不過 23.5 萬元 / 噸。
二級市場的邏輯
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藍科鋰業較高溢價的成交價,也拉動了國內各家報價機構市場均價的大幅 " 跳空 " 走高。
例如 5 月 12 日,上海有色金屬電池級碳酸鋰現貨由前一日的 22.5 萬元 / 噸升至 24.2 萬元 / 噸,單日上漲 1.7 萬元;富寶鋰電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上調 1.2 萬元至 24.5 萬元 / 噸,工業級碳酸鋰(鹵水料)均價上調 1 萬元至 22.95 萬元 / 噸。
上述單日 1.7 萬元的漲幅,屬于今年持續鋰價波動中極為少見的上漲。
或許是受到上述基本面改善的帶動,5 月 15 日,鋰礦板塊迎來了久違的集體大漲,至當日收盤,追蹤 19 只成份股的 Wind 鋰礦指數大漲 7.17%,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 5 家公司以漲停收盤。
需要指出的是,從當日漲幅靠前個股的構成來看,絕大多數公司為自有礦企業,天齊鋰業、永興材料、中礦資源、融捷股份皆是如此。
其中,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兩家公司分別為 2022 年行業內極少數實現鋰輝石、鋰云母精礦原料完全自給的行業龍頭。
中礦資源,則是憑借旗下 Bikita 礦山、Tanco 項目的擴產,未來有望成為原料完全自給的一體化礦石提鋰企業;融捷股份,雖然上市公司自身體內產能為二次提純產能,但是公司坐擁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甲基卡,可以通過對其參股公司成都融捷銷售鋰精礦獲得收益。
二級市場的買入力量之所以集中在上述公司,也與 " 礦端為王 " 的邏輯和 " 一體化 " 鋰鹽企業過往的業績兌現能力高度相關。
僅以一季報為例,鋰價下跌背景下,鋰礦、鋰鹽類上市公司盈利呈現高度分化趨勢,7 家公司當期盈利同比增長,12 家公司盈利出現下降。
其中,除了少數不具備參考價值的西藏城投(未投產)、藏格礦業(鉀肥放量對沖鋰鹽業務下跌)外,一季度繼續實現盈利增長的公司多為自有礦企業。
這類企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成本端變化十分穩定,基本上不會受到鋰輝石、鋰云母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生產成本優勢十分突出。
繼續以天齊鋰業、永興材料為例,根據定期報告中披露的鋰鹽業務收入和銷售量估算,2021 年時兩家公司生產成本分別為每噸 4 萬元和 4.3 萬元,2022 年略有增長,當期單位成本升至 6.13 萬元和 5.54 萬元。
鋰價下跌期間,上述企業具備極為明顯的安全邊際。哪怕出現碳酸鋰跌到 10 萬元、半數企業停產的極端行情,天齊鋰業、永興材料的毛利率仍然可以達到 40% 左右。
鋰價上漲行情中,受益于其成本優勢,一體化企業所產生的單位利潤也更高。
產品同樣是賣到 20 萬元,天齊鋰業可以賺到 15 萬元的毛利潤,而外采鋰礦的加工型企業每噸利潤可能只有 2-3 萬元。
2022 年就是如此,當期天齊鋰業、江特電機的鋰鹽平均售價十分相近,但是單位成本卻差出每噸 11 萬元,年度報告所披露的鋰鹽產品毛利率一個是 85.9%,另一個則是 59.8%。
當成本、利潤率層面的差異,映射到上市公司業績和盈利趨勢時,擁有自有礦的 " 一體化 " 鋰鹽廠業績彈性會更加突出,這也是 5 月 15 日自有礦企業引領板塊反彈的關鍵。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李睿妍
21 君薦讀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39 674 669@qq.com